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章 什么决定脑袋(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不是。”

第五福连忙摆手,指着西边道:“是第六氏和第七氏争水,打起来了!”

……

“早说啊,别人争水,关吾等什么事?本里与他们两家,又不共用一条支渠。”

第五里的农夫们一听,将扁担又扛回肩上,说说笑笑的走了。

倒是第五伦若有所思,唤了几个徒附和族丁,随他去西边看看。

成国渠修建于汉武帝时,如果说郑国渠、白渠滋润了泾水以东的师尉郡,那成国渠则惠及扶尉、京尉、列尉三郡。

官府对沟渠也很重视,专门设了都水官来管理,为各郡县划分渠段,不允许上游筑坝蓄水,使下游无水可用,那是会出人命的。

但县乡以下更小的支渠,都水就没那么多精力管了。其他地方不知道,在长平县临渠乡,是每两个里共开一条小渠,再按照人口、耕地多寡划定一个双方都满意的用水比例。

但今年上游干旱,成国渠的水流有些小,水资源立刻变得紧张起来。

走了几里路后,却见田间野树稀疏,远处溪流小塬,两个里比邻而居。一群群的村民从各自里聚涌出,手持粪叉、棍子、锄头甚至是镰刀,气势汹汹地往沟渠处赶。

第五伦让人去问,第六里的人一口咬定:“第七氏毁掉了旧约,要多分水去他家地里!是他们先动的手!”

等再靠近支渠所在时,就听到一阵吵闹的喧哗,先期抵达这的第六氏农夫们,正被一群身着劲装,手持刀剑的人逼得节节后退。

一直埋头土地的第六氏,显然不是以轻侠闻名本县的第七氏对手。遇上这群好勇斗狠的恶少年,手上还是真家伙,区区农具如何抵挡?很快镰刀折了、粪叉削断,仓皇败退下来。

看着这一幕,第五伦握着腰间的环刀,有些犹豫。

他前些日子又是让梨又是让学,使第五氏与第八氏化解恩怨,已然在县中有了点名声,按照计划,下一步就该立威了。

“今日若能平息两家争端,倒是能够立威。”

可劝架的常常会挨打,一旦处理不当,会同时得罪两家人,他得想清楚,值得插手么?又应该如何劝解。

第五伦只记得祖父和第六氏比较和睦,同第七氏倒是关系平平。第七氏当家做主的兄弟俩一向蛮横霸道,不一定买他一个孺子的帐。

正在想着时,身后再度传来呼唤,却是第五福又来了,骑着头毛驴一路飞奔,嚷嚷道:“小郎君,鲜于县宰派人来传唤,说是要你速去县寺,说有要紧事。”

县宰找他?怎么偏偏是这个时候。

第五伦皱起眉来,再度看向争水械斗的两家远亲,喧哗声越来越大了,第六氏已抱头鼠窜,许多人头破血流,而第七氏却没有停手的意思。若再不管,就要出人命了,可若是卷进去,处理完不知道什么时候了。该死,应该顾哪头呢?

“伦儿,你先去县城,这交给我来处置。”

忽然一声大喝,却是第五霸闻讯后也纵马而来。

老头儿带剑骑马越过沟渠,虽然一头华发,然英姿不减当年。

“第五霸在此,让老夫看看,谁还敢露刃!”

望着他和那匹红色老马的背影,第五伦仿佛看到祖父当年跟随陈汤校尉远征西域时,纵横大漠,一汉敌五胡的豪情!

……

ps:求推荐票。,!

铁器,回家后自己熔了重铸才行,一来二去,成本自然更高了。

此事只能暂时作罢,好在第五霸绝非冥顽保守,只是希望孙儿多了解这世道艰难,不要想一出是一出。

他与第五伦说好了,先让匠人和奴婢用硬木制作些曲辕,家里的直辕犁若是坏掉,也不修补了,就将铁熔了做成犁刃包在曲辕上,慢慢更新换代,咱也别想着一口吃成胖子。

第五伦颔首,但又有了另一层忧虑。

“既然铁这么难搞,以后要想制作囤积兵器又该怎么办?”

……

到了八月中旬时,第五里的秋耕全部结束,就到了播种环节。

作为吃稻米长大的南方人,第五伦对麦子确实不太懂,发面烤饼什么的就更不会了。

再加上本县地处关中腹地,早在前汉时就经过赵过、氾胜之领衔的两次农业革命洗礼,精耕技术已十分先进。什么代田法区田番上阵,堆肥沤肥也都有了,少有第五伦能置喙的地方。

他甚至看到第五霸大手一挥,让人将仓库里的“播种机”扛了出来,在自家那五十顷地上使用。这东西叫“三脚耧车”,是汉武帝时农官赵过的发明,还是要靠牛在前面拉,一人在后面手扶耧车,往耧斗里撒麦种。一天就能播种一顷地,且撒得十分均匀,不会造成浪费。

第五伦只建议了“麦豆间作”,这种学过初中生物的人都有的常识,这是他想到的“开源”法子之一,或许能在来年稍稍增加亩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