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第47章(第2页)
可习惯是个很可怕的东西,如今她竟然觉得冬天也不说那么难熬的,燕大的雪景是极美的,徐瑶忍不住驻足,多看了两眼。
本来是严邵要陪徐瑶来逛的,但严邵临时有事,最后只能徐瑶一个人去了,不过在路上遇见了刚刚开完会的覃仪。
“燕大最近办了一个夜校,教燕大和附近的工人识字的,有兴趣的话你也可以去看看。”
覃仪虽然和徐瑶相识了有一年多的时间,但两人单独相处的时间屈指可数,谈话内容也多和时事文学相关。
两人的文学观和政治观都不一样,和魏景不一样,覃仪并不相信无政府主义,目前也没有特别笃信的主义,毕竟现在西方传来的主义太多了。
相比之下,他认为进行国民思想解放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事,在政治观点上,他比较倾向于顾元初教授的少涉及政治的观点。
如今华夏的政局瞬息万变,真不是谁都能把握的住,谁也不知道最后会变成什么样,相比之下,他更关注自己眼下能做些什么。
与此同时,覃仪受新文化运动影响极深,几乎完全否定了古典文化,将诗词经文,八股科举全部定位封建糟粕。
而徐瑶虽然支持新文化运动,但对于古典文化并不排斥,甚至有着一种敬畏的态度,她为自己的国家曾有这么优秀的文化而自豪着。
徐瑶虽然很少谈论政治,但覃仪知道两人对于如今政府的态度是完全不一样的,覃仪认为如今的政府虽然腐朽,但并非无可救药。
徐瑶则对这个政府失望透顶,连提都不愿意提及,其中一部分大概是因为她对时局兴趣不大,更多的则是她眼见百姓流离失所而政府无所作为
至少这不符合她对于一个政府的期待,在她所生活的时代,她是无比庆幸自己能生活在一个政府极度有责任感的国家。
即使不和她前世的政府想必,单从历史出发,民本思想在华夏历史悠久,在《尚书》中就有过想过的记载。
但两人之间还是可以和平的进行交谈,覃仪在徐瑶身上能感受到一种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不仅有自身的,还有对于社会的。
所以他提起了这件事,在他看来,这件事徐瑶应该是有着态度的。
“这是好事呀!华夏现在的识字率太低了,除了工人、农民外,还有不少家底殷实的女性,因着传统观念的影响,也无法识字。”
“你说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吧?”
覃仪笑了笑,两人在湖边的亭子里停下,徐瑶收了伞,看着眼前的美景,心中想着要是有手机就好了,就可以记录下这副美景了。
“嗯。”
“话说这句话历来可被误会的挺深的。”
覃仪感叹着,他在外做演讲宣传时,可没少听到这句话,这句话也成为不少女性读书识字的藩篱。
“说起来挺惭愧的,以前没学习古文的时候,我也一度以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倡导女子不该读书识字,后来也是读了原文才知道的。”
徐瑶说起来还不好意思的笑了,覃仪其实感觉这湖边的风挺冷的,不过见徐瑶一个女孩子都没冷,他也不好意思提回去的事。
“所以说读书还是要求根问底的好,否则害人害己。”
“不过因为时代的发展变化,词性发生变化本身就是一件有趣的事。”
两人随意的聊天,天南地北的,两人都是文科的学生,说的最多还是关于文学方面的事。
和覃仪在一起时,徐瑶有种和比较合得来的朋友交谈的感觉,轻松,随意,还有着两分惬意。
“如果有一天燕京大学也能够招收女学生就好了,这样一个兼容并包的学校,真的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