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61 巾帼英雄二十五 晋江文(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周奎家本是小户人家,因女儿成了皇后才开始富贵。

崇祯朝,国丈周奎刚得富贵,尚不及贪敛许多财物,但因天幕,已是夫妻、父子失和,就连宫中的皇后娘娘对这个父亲也失望彻底了。

若无天幕,或许皇后还会为父亲转圜遮掩一二,免得周家丢脸。如今也没遮掩的必要了,皇后令人盯着父兄不要再生事端,就将精力放在了子女身上。

听了许久的天幕,许多人的想法也随之变了,周皇后亦是如此。周皇后有意让皇子皇女皆一般读书习武,连宫中的太监宫女也要学些拳脚。朱家的天下都快亡了,没必要再拘泥于过去的那些规矩。

若大明还有续命一波的机会,皇子皇女们多学些本事也可为君父分忧。若是不成,大明依旧要亡,皇子皇女学些本事,真有那一日破城国亡就让孩子们四散逃走,或也能争得一条生路,免得被一锅端了。

对此,皇帝也没反对,人到了生死之际,就会发现许多原来束缚自己的规矩和条条框框皆是庸人自扰。对于顶着亡国压力的朱由检而言,只要能为大明赢得一线生机,什么事他都愿意尝试,什么规矩他都敢打破。

而大顺时空,国丈周奎听到这里已是瑟瑟发抖。被天幕揭皮,周奎成了众所诸知的大户,又失却了君心。自那之后,周家遇了好几回盗贼,甚至闹出了家贼,但因周家名声太臭,即便京兆府不上心,也无人为之喊冤。

其后,皇帝又直接下旨要周家拿出一百万两充作军资以赎前罪。相较于李闯进京的结局,皇帝只要一百万显然是极仁慈了。

以前周奎一毛不拔,他的儿子觉得钱最后是自己的,非常赞同父亲。可听了天幕知道在父亲眼里,钱比他们还重要后,周奎的儿子怕落得天幕那般下场,心态就转变了。

与其将来钱落到李闯手上,还要赔上性命,不如现在拿一些出来讨好皇帝姐夫,求得大明江山永固,继续庇佑他们。周奎的儿子们不顾周奎意愿,主动带着锦衣卫清点了一百万送出门。

周奎心痛的滴血,但皇帝派了锦衣卫上门,儿子带路,根本没有他拒绝和私藏财物的机会。想起那一箱又一箱的财物钱银抬出去,周奎至今都心痛的无以复加。

有了周奎在前,京中有些富户,怕哪一天自己被天幕扒皮,倒是主动出了些血。

有些人还故意将捐献的财物当众漏出来,门面上能看到的财物都捐献给朝廷,以表示自己是倾尽家财资助朝廷,这次之后家中是真没钱了。希望如此一来,日后即便城破,也能够因“没钱”逃过搜刮。毕竟等人上门搜和自己“倾尽”家财是有本质区别的。

另一头,李自成的大顺内部出现了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暂时无心扩大战果。崇祯打算撤掉吴三桂,又担心生乱,故此让救援京师的勤王之师驻扎在了京师外,后金一时也没了动作。

原本皇帝还在忧心用谁替换吴三桂,天幕给了他一个很好的选择,那就是秦良玉。相较于吴三桂,世代忠良的秦良玉守关自然更可靠。至于吴三桂,现在处置只会引起与吴三桂一类人的恐慌,故此也不能因天幕降罪,可令其去对付李自成。

吴三桂换防后,就不再有引清军入关的机会,而他与李自成有嫌隙,不用担心其倒向李自成。

在天幕指点下,朱由检暂时有了一些敢用的文臣武将,又软硬皆施从京中富贵之家弄到了些军资,暂解了国库空虚的窘境,将一些紧要之处的军饷发下去,解得一时之围,安抚军心。

至于百姓,天幕所言的高产作物马铃薯、红薯和玉米,大明皆已有了,都不需要皇帝兑换粮种。天幕宣传下,百姓已知这些高产作物的妙处,朝廷只要将粮种送到各地,互通有无,不需宣传就有百姓为了活命主动去种。

这些作物的生长周期都不长,只要一波成熟,便可极大缓解饥荒。虽然社会矛盾不会就此消失,大明的危机不可能因此过去,但百姓能多些活路,少饿死些人,朝廷也就有了喘息之机。

“后金退兵后,秦良玉归乡,随行作战的侄儿秦翼明奉命驻扎在了京畿附近。再说京都之围前,督师孙承宗被朝中大臣弹劾,被迫精兵简将,而用于防备清军的关锦防线被新上任的督师高第所破坏。”

“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越是风雨飘渺的末路王朝,内斗越是厉害。比如京师之围后,解救京师的将领之一袁崇焕迅速被魏忠贤余党弹劾,后金皇太极趁机实施反间计。崇祯误中离间计,认为袁崇焕与后金有密约将之凌迟,家眷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

“结果袁崇焕太穷了,朝廷什么都没抄到。袁崇焕此人行事确有争议,比如擅杀岛帅毛文龙但与金有密谋不至于。《明史》认为袁崇焕杀毛文龙是妄杀,而崇祯杀袁崇焕则是误杀。这两杀对于风雨飘渺的大明王朝而言,都是不合时宜的雪上加霜。”

朱由检微愣,前段时间确实不少人弹劾袁崇焕,他也因此对袁崇焕生了疑心,只不曾发现这些人竟是魏忠贤的人。然天幕说此时不该杀袁崇焕,他也不得不考虑,与另一位后期的崇祯一般,朱由检想到了用天幕盖章的忠臣去守边关防备后金。

“不管毛文龙和袁崇焕因何被杀,反正金人是很高兴。除却后金崛起,朝廷内讧严重减少驻守边关的将兵,防线被自己人破坏,未尝不是永平四城失守,京师被围的原因之一。”

“京都之围后,袁崇焕被弹劾后,崇祯皇帝再次启用孙承宗。孙承宗担起重任后准备在辽东修复大凌河重新构建防线。但因边关随时可能遭遇后金袭击,加上之前精兵简将,导致兵力调配不足,工程缓慢。”

“秦良玉知晓后,与其侄秦翼明率一万一千八百一十八石砫兵驻守大凌河,确保了大凌河的修复工程如期竣工。”

听到这里不止皇帝,就连孙承宗等将领也松了一口气。面对辽东艰难的局面,谁不喜欢这样的神队友,然而孙承宗不知道,很快就有这样的笨蛋了!

“崇祯六年,秦良玉的儿子马祥麟和媳妇张凤仪奉命分兵,石柱营参将张凤仪陷于河南侯家庄孤军无援,奋战至死。在目睹兄弟一一战死后,秦良玉又不得不开始承受晚辈在她之前战死的痛苦,白发人送黑发人。”

“次年,马祥麟回川,恰欲张献忠起义攻陷川东重镇夔州,与赶来平乱的秦良玉前后夹击,击溃张献忠。张献忠退走湖广后,接受朝廷招安。然六年后,张献忠联合罗汝才再次造反。”

“督师杨嗣昌自请入川剿贼,调川中精锐入楚,意图驱贼入川后合围。四川巡抚邵捷春只得带着老弱残兵守重庆,所倚重的将领只张令和秦良玉。面对这种不利的局面,邵捷春却不争天险,消极防守,秦良玉指出这种布防的弊端无果。”

“张献忠的盟友罗汝才攻打夔州遇秦良玉不战而走,秦良玉趁势追击,夺其帅旗,击溃其部。”

“然秦良玉的盟友却十分之坑,张令因轻敌被张献忠义子张定国射杀,所部溃散,溃军慌不择路竟冲击来援的秦良玉所部,这般自乱阵脚,结果可想而知,此役明军近三万人战死。”

“秦良玉于是求见四川巡抚邵捷春,表示可以调两万石柱增援,请求官府出一半粮饷。然因邵捷春与督师杨嗣昌有私怨加上府库空虚没有现粮,直接拒绝了秦良玉。朝廷连一半军饷都拿不出来,内部官员还不忘私怨斗争,当真是国之将亡了。”

“又过两年,崇祯十五年,马祥麟奉命坚守襄阳,城破之际留遗言于母亲‘儿誓与襄阳共存亡,愿大人勿以儿安危为念!【注1】’,最终战死殉国。秦良玉再一次经历丧亲之痛,这一次失去的是独子,然依旧不改其志。”

“次年,张献忠攻陷武昌,处死楚王朱华奎,再犯四川。这个楚王朱华奎也是一个国丈周奎式的蠢物。朱华奎府内钱财堆积如山,张献忠进攻武昌前,湖广地方大员因官府分文皆无,凑不到军饷于是齐聚楚王府,跪求朱华奎捐资助饷。”

“朱华奎指着洪武皇帝朱元璋赐给楚王的裹金交椅,说要充军饷就这把椅子吧,其他没有。这就是古代规矩多的弊端,你放现在,管你是不是御赐,国家都要亡了,御赐的也给你搬去做军饷。”

“但在大明,御赐裹金交椅自然不能充当军资,前去的官员一文钱没要到。后来武昌陷落后,楚王被丢进常见溺死,张献忠从他府中取得金银各百万,辇载数百车不尽。敛了一辈子的财,最后就是张献忠的库房管理员。”

“金银在市面上流动才是钱,在库房堆着积灰,那就只是钱,显然守财奴们看不穿这一点。”

“从周奎、楚王之流可以看得出来,大明朝不是没钱,而是钱在不该在的地方,都被皇亲国戚占据了。遇到这群要钱不要命的守财奴的亲戚,除非老朱家也能出一个雍正这样的抄家皇帝,或有几分缓解社会矛盾的可能性。”

“然崇祯白得一个刻薄多疑之名,大概是做不到雍正那程度。雍正做皇帝如何暂且不评价,但虎是真的虎。当然了,前有晚年昏聩的爹,后有败家儿,要是不够虎,清大概能够早几十年灭亡。”,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