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唐西域记(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余蓁有点不乐意,过大帖意思就是写下定亲文书,送到官府登记,从律法上来说,跟“结婚证”有异曲同工之妙。

可……

芸娘仰头笑:“舅母说到时候家里会办个定亲宴,阿姐能来吗?”

看着她一半害羞一半饱含期待的眼睛,余蓁再不乐意也没话说了,而且这些年秦子安确实表现的很好,她只好道:“应该可以,我回头问问殿下。”

周氏笑道:“等芸娘成了婚,我也算了了桩心事,想当年,为了给你们姐俩攒嫁妆房子,我恨不得日日都抱着算盘算账,几年下来,算珠子都盘出浆了,如今回头一看,倒像是上辈子的事。”

余蓁微微一笑。

余虎和周氏的想法挺实在,他们夫妻俩一致认为,给女孩陪嫁再多金银珠宝,都比不上一座房子几亩地,这样哪怕日后娘家无人,与夫家闹翻,也有地方遮风挡雨,不至于露宿街头。

余蓁出生没多久,他们就帮她在城郊置了五亩地,芸娘父母双亡后,因其父是戍边战死,朝廷也给了一笔抚恤金,余虎都用来给芸娘买地了,每年的收成租金都叫芸娘自己收着当零花。

在很长的时间里,他们的最大目标就是帮余蓁和芸娘各自买下一套房。

长安的房价是真贵!

随便一座普普通通的房子,就要两三百贯钱,稍微好些的就是七八百。

当时余虎一年的俸禄是四十贯,周氏作为他的妻子,身上有个五品诰命的品阶,虽无什么特权实权,但每年也能同样拿四十贯的俸禄,加一起就是八十贯。

本朝有高|薪|养|廉之意,因而在此之外,每月还能领不少禄米、菜蔬……

像余虎一类中低阶的官员,一家老小靠俸禄丰丰富富过日子是足够了。

但大手笔的支出却还是很难拿出来。

硬生生靠攒钱全款买房,简直是不可能的,也不现实,最好的选择当然是慢慢挑选合适的房子,一旦选定,再找个信得过的地方借贷,定下月息和每年固定的还款额度,日后一点点还欠款。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长安城里最大的放贷机构,不是赌场酒坊银楼……而是那些整日敲着朗朗钟声的寺庙。

没错,就是这些剃着光头,整日念着“阿弥陀佛,善哉善哉”的大和尚。

大庄严寺的大慈和尚原本与余虎一样,在秦王李世民的军队里做火头军,但他没余虎运气好,没能得到未来皇上的青眼,天下太平之后,心里一阵空虚,不知道怎么想的,就跑到寺里出家了。

如今……专门负责大庄严寺的对外放贷事宜,混得风生水起。

不过这和尚挺讲义气,给别人都是四分的月息,轮到余虎便只收三分。

即便如此,两套嫁妆房买下来,余虎夫妻俩身上也背了十几年的欠款,预计还完的时候,都已经到花甲之年了。

本来周舅舅是想“赞助”一些的,但那几年周家的收入一直不稳定,旱涝不保收,一年富一年饥,即便他是诚心要给,但余虎和周氏也实在不好意思收。

知道家里背债之后,余蓁跟阿娘学习刺绣针线都认真许多,就指着早点出师,弄点手帕香囊出去卖,给阿耶阿娘减轻负担,芸娘也把自己的零花钱都贡献了出来,整天琢磨着怎么补贴家用。

只不过……没等到余蓁的绣活儿挣到钱,也没等到芸娘-->>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