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5章(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我真是唐人吗?

——可是谁能拒绝王维的命令呢?

他不说话,我也不说,直到他淡淡抛出一句话。

“这首诗,你读过。”

青溪的潺潺水声,好像突然变成了雷霆霹雳。

王维望着我的眼,淡然道:“你读我此诗时,殊无初读时的新奇之意。你爱它好,却似早就读过它。”

我噎住。这是到大唐以来,我第二次面临身份危机。

很多年前,我看过一本穿越小说。人们发现女主角不属于当世,于是认为她是妖物,将她的口鼻覆上一层层湿纸,活活闷死了她。

崔颢、王维或者王昌龄,都不至于这么野蛮。我只是,承担不起“预知未来”的分量。

“你这诗本就不新。”我梗着脖子抗辩,“‘静言深溪里,长啸高山头’学的是陆机《猛虎行》的‘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绿树郁如浮’学的是谢朓的‘池北树如浮’。”

王维失笑:“好好,阿妍真是知音者,且又博学之至,将我的矫饰全部拂去了!可是——可是阿妍,你明明知道我所言非指此事。”

“你真的想听吗?”我涩然启齿。“我……”

“只要你想说。或者……”他把带着绿叶的竹枝递给我,“写在沙上。”

是因为写完之后,就可以擦掉,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吗?

“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我将那位尚未出世的宋代才子苏轼的诗写在河沙之上。青溪饱含水分的甘美空气,浸润鼻腔、喉咙和肌肤,颇能镇定心神,而我的小臂却在微微发抖。

写完这两句,我问:“看清了?”

他颔首。我足尖轻踢,字迹渐渐淡去,眼泪却滴落沙上,溅开微尘。

两年前,在永宁坊的酒肆里,对着盏中的兰陵酒,他低头微笑,笑里有薄薄的感伤。那感伤是矜持的,可也是真实的。他说:“我对这个时世终究……不死心。”那时,我是多么想说:“不要死心,不要。”

我是多么想让他知道,在他身后,有多少人夸赞着、仰望着他呀。

那日雍福寺一睹他画壁后,我便总有冲动当面对他念出这首诗。

一首崇拜者的诗。

“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

他没有问我“开元东塔”是哪里。虽然雍福寺尚未改名开元寺。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王维拊手,轻声道:“好文字,说尽吴生画骨。”

“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中有至人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

写完这段我亦愣住:这还是我第一次当着他面,写出“摩诘”二字。“摩诘”是他的字,但我从不以此呼他,当面每每只是含糊一句“喂”,和人说起他时便是“王十三郎”或“王郎”。

“清且敦……”我抹到这三字时,王维叹息,重复道。“这位诗家,可以算得我的……异代知己。”

如果说自唐朝以降,一千年间,只有一个人配当他的知己,那么这人只能是大宋的苏轼。

“对,就是异代知……”我蓦地语塞,“异代”?他……他明白了?明白了多少?

“祗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交柯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

我随写随擦,这首苏轼的诗就这样迅快地出现在沙上,又迅快地消失,像周遭不时划过空山的清脆鸟鸣,只于这昏黄余照中的一片静谧里,留下一点浅淡缥缈的痕迹。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