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1 章(第1页)
中蔓延,因此在他和许云君各自有了自己的主公后,许行舟自然不会甘心让大秦事事占上风,所以这些年也算得上鞠躬尽瘁,为的不过是证明许云君的选择错了,岑吟别并不是一个好的君主。
但是随着接触越发深入,许行舟才发现,大秦真的太强大了,强大到他完全不理解岑吟别为何没有立刻推翻大楚。
别的不说,单论商业,大楚就已经被岑吟别渗透的太深太深了。
曾经的他们因为岑吟别是个女子而小看了她,又因为商贾地位低贱而轻视了经济的力量。
待回神之时,大楚人的日常生活已经被她牢牢握在手里,那些一点点聚集起来的钱会全部流向大秦汇成庞然大物,将本就强盛的大秦养的更加强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楚没有任何胜算。
平心而论,他的主公选的很好,尹清霜确实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皇帝,硬生生在大楚这样的情况下,在这些年的天灾中,将原本破败的大楚一点点缝了起来。
哪怕依旧不堪,但也不会如曾经那般,随时会碎成渣随风而去了。
但是,偏偏许云君选中的是岑吟别,偏偏岑吟别当年在他和许云君之间,非常坚定的选了许云君。
上天多眷顾许云君啊,给了他顶尖的家室,让他一出生就注定继承许家成为许家下任家主。
还给了他聪慧的头脑和好看的皮囊,让他在京中备受追捧,京城里的大世家要和许家结亲第一选择都是他。
就这样居然还嫌不够,还让他不过出门游学一次,就遇见了重情重义又注定会展翅的小凤凰,和她在年少还未发迹时就结下了情意。
可是他呢?只因为晚出生一点就注定一生屈居与许云君之下,京城中的人提起许家第一反应都是他的哥哥而不是他。
就连许云君能轻而易举遇见之人,换成他都要精心蹲守好几天,结果依旧被人坚定的拒绝。
许行舟不甘心,他不甘心自己无论如何都落后于许云君,所以全力辅佐尹清霜,直到尹清霜去世。
那一刻,他明白,大楚最后的支柱已经塌了,他已经无力回天。
许行舟是个很现实的人,所以在明白这点后,他立刻找到机会请辞,接着劝说家族其他人同意投诚。
当时的他说的很好,说许云君到底是他的兄长,同时又是大秦的御史大夫,他实在无法让许云君为难。
家中其他人其实也早已投诚之意,只是没有理由放不下面子,如今有了合适的理由,自然纷纷答应。
许行舟在心中讽刺的笑了笑,接着转头就在投诚书中向岑吟别邀功。
他以为岑吟别会高兴的答应,然后以名士之礼来请他,毕竟他这些年也积累下了不少的声望,算是天下有名的名士。
只是没想到,岑吟别无声的拒绝了他的投诚。
许行舟只是稍微思索,就明白了岑吟别为何会拒绝他。
清楚缘由的他不由更加不甘心,为什么呢?她为什么要拒绝呢?难道整个河内许氏加在一起,在她心中都比不过许云君吗?
许行舟不甘心,但同时,他又知道岑吟别任人唯贤的性子。
既然他无法走投诚的捷径,那他就去考科举,去抢权利,去做岑吟别最得力最喜爱的下属。
同时他还猜测自己的兄长或许是喜欢这位女帝,不然也不会这么多年未婚,所以他还可以去抢岑吟别的感情,让她喜欢自己。
反正无论如何,他都要证明,自己比许云君强,他才应该是第一选择。
许行舟并不是无名之辈,甚至作为大楚的丞相,许行舟的知名度可谓是非常的高,特别是在京城这种地方,被人认出来自然不是难事。
他人自然好奇许行舟为何会忽然回到京城,被人询问的许行舟态度坦然,淡笑着回答自己是来参加科举的。
所有听到这个消息的都是一惊,完全想不到这位前朝丞相怎么会自降身份去参加学子的科举。
很快,许行舟要参加这次科举的事就传开,最后传到了岑吟别的耳朵里。
岑吟别无奈,她找来许云君,问他知不知道自己弟弟在搞什么。
许云君沉思片刻,然后答道:“行舟生性气傲,这些年又溺于权势,此番怕是真的想入朝为官。
“去参加科举,一是为博美名,二也是,为了引起陛下的注意。”
许行舟这个算盘打的很好,岑吟别肯定不可能放当了十多年丞相的许行舟去考场欺负那些年少的学子,那样和满级大佬进新手村欺负萌新有什么区别?
而另一方面,许行舟已经表现出他的意愿,为了避免他去欺负学子,同时又不可能因为此事不让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