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孝(第2页)
他转而提起姜宁进来时东看西看,问她看出什么了:“你觉得这院子好还是不好?”
“好啊!”姜宁喜欢这个话题,“雅致,又不失大气,那几竿竹子最好,只是似乎缺了一角。”
“哪里?”林如海才发觉,回到老宅后,他还没好好看过这院子。
父亲年轻时回乡也曾住过这里。
姜宁便领林如海到竹丛处:“我觉得这一角再有三两竿就好了。”
末世前,她在政法学院毕业后进入了一家知名律所。在高强度的工作之余,她最喜欢的放松方式就是逛园林、欣赏园林和分析园林。
这架桥再向西偏二十度是不是会更好看?这里为什么种的是海棠而不是石榴、葡萄?这两棵槐树如果改成紫藤会怎么样?
她喜欢在园林里毫无章法地畅想,胡思乱想,想象如果她能住进去该多好。
现在,她真的住进了正宗古典建筑里,也没少逛园子,还会和嬷嬷丫鬟们分享她觉得哪一处景致更好。
但是,单纯从学识和审美上讲,林如海的水平毫无疑问超出她和所有的嬷嬷丫鬟许多。
她的观点,林如海会怎么看?
姜宁好奇又期待。
林如海认真思考了一会。
“是该添两竿。”
看来她的水平也还不错?
姜宁美滋滋地想。
“但……就这么缺着也好。”林如海似有所叹。
姜宁……选择不发言。
这已经超出单纯讨论知识的范畴,涉及到心灵层面了。
她又不想和林如海成为心灵之交——她也没那个水准,还是不回答为妙。
看林如海要陷入沉思,姜宁便趁势告辞回去了。
天气好,姜宁先和丫头们踢了一会毽子,踢得浑身热腾腾的才回屋。
——她以保养身体的名头请示过林如海了,踢毽子、跳百索(这时候对跳绳的称呼)可以,只要不大笑大叫,太过吵嚷就行了。
但丫头们还是不敢,只会在她踢的时候和她一起。
抱月端上热茶,趁机回话:“姨娘出去了大约两刻钟,陈三家的也出去了。我看她鬼鬼祟祟的,就让白棠远远跟着,看她去见谁,果然是去见了正院的人。”
“见了哪一个?”姜宁问。
抱月更压低声音,说了一个“孟”字。
孟绮霜啊。
姜宁并不意外。
上个月贾敏晚饭后叫她去那次,她就非常怀疑正院在明光院安插了人。
不然,林如海上午才在她那抄经,贾敏晚上就和她商量拂云抱月的事,也太快了。
不是在明光院放了人,难道林如海和贾敏还会讨论林如海在小妾的院子里都做什么了吗?
……想想就画面很美。
当然,也有可能是贾敏猜测她还会抄,所以问一声。
只不过她不信会有人放着-->>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