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38六十年代好种田捉虫(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喂,空间同志,你也太小气了点吧,我不就随便跟你开了两句玩笑吗?姐连红烧鱼的最后一口汤都没有来得及拌饭吃掉呢。

吼,真是的。

说好的光盘行动呢?咋能这样!

她气呼呼地爬起身来,手碰到旁边的挎包时,才猛然回想起在空间里发生的事。

妈呀,她把种子带进去了,她还将种子放进了微冻液里头做了微冻处理。

这不是错觉,因为她肯定昨晚自己绝对没有将稻种放在挎包里。除非她梦游,否则就意味着夜里在空间发生的一切是真的。

田蓝一颗心砰砰直跳。这些种子经过了极低温冷诱导处理,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她二话没说,立刻开始干活。

都五月下旬了,都小满了,再不种稻子就迟了。

王老师没有吹牛,她当真找了主动下放的学生过来给他们帮忙。

让田蓝惊讶的是,这群学生并非中学生,而是大学生。他们大一刚上完就发生了停课闹革命的事,串联回头滞留在农场后,刚好碰上围垦造田,他们就顺便留下了。

这主动与被动的差别还是挺大的,比起天天想着要如何逃回清江市的陆双双等人,这些留在农场干活的天之骄子居然甘之如饴。

也许是年纪毕竟大一些,也许是因为他们当中本身就有不少人出身城市贫民以及普通农民家庭,所以他们虽然一开始也存着趁机游山玩水的心,但串联到后面就变成了社会调研。

在革命老区的调研经历让他们陷入了沉默,无论是延安还是其他革命老区,人民的生活都艰难的很。虽然见过已经快二十年,但他们的生活条件并没得到明显改善。

这让大学生们难以接受。

所以滞留三江军垦农场的阶段,他们就主动要求留下来干活。这帮大姑娘小伙子的想法也简单的很,就是多增加耕地面积,多打粮食,那大家就能吃饱肚子了。

对于田蓝所说的水面种植,这些学生持普遍怀疑的态度:水上能种庄稼?那你咋不说石头上开花呢?

“石头上能开花,南瓜花、黄瓜花,遍地都是花菜瓜。”田蓝早有准备,直接从口袋里摸出张已经磨得起毛边的报纸,递给大学生们看,“这就是我们宁甘军垦农场的知青们在戈壁滩石头上种出的菜园。”

周记者雷厉风行,她调研结束就迅速出稿,愣是在五月结束前刊发出了调查报道。

用她写在文章尾巴上的话来说,就是她迫不及待地想要将支宁知青的故事告诉全国人民。让大家知道除了邢燕子、候隽这样的特别姑娘,大西北也有一群扎根戈壁荒漠搞建设的可爱的人,他们是新时代的军垦兵,在祖国建设这片战场上冲锋陷阵。

田蓝手上有成绩,说话的时候就腰杆笔直,嗓门都能大几分:“盐碱地里我们开垦出了几十万亩良田,戈壁滩上我们有几十座温室大棚还有几百亩瓜田,大棚每天都能提供成千上万斤蔬菜,每亩瓜田都有几千斤的产量。我们在沙漠上种出了树,石头上结出了瓜。条件如此艰苦的地方都能种出庄稼来,风调雨顺,土肥水美的三江平原,我实在找不到理由没办法水上种稻。”

好吧,本来是挺扯的一件事,结果被她拿沙漠戈壁滩盐碱地什么的搁在一起说。他们再要有意见,就好像是他们拈轻怕重,得了便宜还卖乖一样。

毕竟不管放在哪儿说,谁也不会觉得大西北的地理条件比中部平原地区更适合种庄稼呀。

大学生们只好憋了鼓劲,跟在他身后做浮床,撒培养基质,点稻种,再将浮床推进水里面。

田蓝倒是不小气,她看这群大学生就是老师姐看新入学的师弟师妹的心情,青春可爱的孩子们,欢迎加入农学大家庭啊。

知道姐姐在浮床上铺这些生物肥机制的原因吗?在稻子长出足够的根,深入到水中吸收水分以及养分之前,这些生物肥料就是它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大学生们思维活跃的很,即便不是农学专业出身的娃,也追着提问:“撒下种子之后就不浇水了吗?你说的这个基质里的水用干了怎么办?”

田蓝笑眯眯的:“浮床上是有孔的,基质可以通过孔跟水相接触,然后吸收水分,提供给生长在基质中的稻子。”

结果大家的表情越发怀疑,有农家出身的学生立刻提出质疑:“全是肥料,那庄稼是会被烧死的。”

田蓝笑容满面:“所以这个培养基质的配比是有讲究的。现在大家手上没纸笔,不方便记下来。感兴趣的同学今晚可以到我营房来,我跟大家说说几种主要的农作物培养基质配方的关键。”

大学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摸不清楚田蓝到底是个什么路数。但这个时代讲究学生要向工农兵学习,尤其是投身农业事业,就必须得向农民学习。

但是大家并不想晚上专门去请教,立刻有男生傲娇地表示:“你可以现在就说不用纸笔,我记在脑子里便可。”

哎哟,这位同学还挺傲的呀。

田蓝也不含糊,直接说起了水上稻子。栽培基质的配方要点。

结果那男生也不露怯,她噼里啪啦说了一大通,他立刻就稀里哗啦地复述了一遍。重点部分,居然一点儿都没错。

大学生们集体挺起胸膛,与有荣焉。看看,他们学生做农活也许没那么麻利,但用脑子干的活,他们绝对跑在前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