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唐安妮(第4页)
有舍有得,你付出的是什么,回报给你的就是什么。
人人都说爸爸很成功。妈妈甚至不敢想让她成为一个像爸爸一样的人。她也不想,不是因为她没资格,而是她觉得这样的人生没意义。
妈妈不惜打越洋电话滔滔不绝地夸奖她懂事,终于长大了。
她也认为自己的确长大了,因为碰上不如意的事,她不会再像小时候一样大喊大叫,而是开始讲究策略,迂回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就像北洋政府时期的鲁迅先生,为了防止被迫害,同样会变换笔名,继续和军阀作斗争,而不是直接硬杠。
因为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
为了讨好爸爸,妈妈和哥哥齐心协力,不仅给了她这个月的零花钱,还给她预支了三个月。他们相当宽宏大量地表示,没关系,他们知道跟华夏政府打交道需要耗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她可以慢慢做这件事,不用心急。
无论是妈妈还是哥哥,都没有在问她的中药材究竟种的怎么样了,显然早就在心中默认了她的失败。
如果是以前,这种不问青红皂白就开始否定她的态度,一定会让她内心无比烦躁。即便不当场发作,回到房间之后,她也会闷闷不乐许久。
可这一回,她完全无所谓。她发现她已经不在意家人对她的看法了。因为她和家人不在同一套评价体系下看待问题。
能拿到钱就行。
她需要钱去做更多的事。
5万美金够她做很多事了。
唐安妮又一次惊讶地发现,原来连引电入村都可以这么富有地方特色。她以为5万美金最多只够一个村通电,没想到整个公社买完电线和变压器后,居然还剩下了1万块。
电线杆子不要钱,因为他们直接从山上砍树当电线杆。
电线一买到手,电力局的同志直接压着电线一块儿过来,然后就开始指导大家架电线杆子。好让他们施工,将电线接入千家万户。
唐安妮都惊呆了。
她以为这起码要花好几个月的时间,他甚至还想着等到下一个月,她还要再拿1万美金的零花钱,这样就能买150台电视机了。全公社有10个大队,每个大队分15台电视机,这样所有人都可以一块儿看电视一块儿学习。
结果她措不及防,只能用剩下的1万块先买30台电视,保证每个村子都有三台电视可以看。
电视机调出画面的时候,她支教的这个小山村陷入了轰动。社员们比路修好的那天还激动。原来电影还可以装到这么个小匣子里放,实在太神奇了。
等到大家看完了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心满意足地散去之后,唐安妮的目光才被电视机真正吸引了。
那上面说的是一个纪录片,农大的研究生下乡当村官,在当地推广种植彩色土豆,然后将它们制成薯片,畅销各地。
她瞬间就来了兴趣。薯片她知道,说实在的,她现在特别怀念薯片的味道,可是在这里她吃不到。
彩色土豆做出来的薯片,听上去就感觉很酷。
这里能种土豆。她知道。因为她一天三顿饭,起码有两顿是土豆,她感觉自己已经吃成土豆了。
如果把土豆做成薯片的话,那一定很棒。
唐安妮认认真真地看电视,越看越觉得这个项目可行。她喜欢彩色薯片,她相她的朋友们也会喜欢。如果他们都喜欢的话,那就证明这个薯片有市场。
她要做这件事。
她要自己挣钱。这样以后妈妈就不能用掐断她的经济来源威胁她,她才能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比方说,盖一所漂亮的学校。
她的学生们这么可爱,不应该一直待在破破烂烂的泥巴房子里上学。
于是等到下一个月,县里的同志过来看望他们这些支教老师时,她就主动提出想种彩色土豆。
教育局的同志乐了:“哎,你消息还挺灵通啊,你咋知道俺们县来了新技术,有彩色土豆的项目呢。”
唐安妮一愣,那可真巧了。
用中国话来说叫什么?哦,瞌睡送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