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六十年代好种田捉虫(第5页)
原先他们以为开垦台田是辛苦的极限,现在才发现,在沙漠面前,那就是排到不知道哪个旮旯角落里的小弟。
娘哎,不说干活了,单是忍受风沙的侵袭就已经够呛。
中午没人给他们送饭,所有人包括他们的师傅都是自带干粮开啃。从宁甘军垦农场成立开始,一批一批的种树人都是这么过的。
大家围在老师傅旁边,你一言我一语地追问:“种完树之后,我们多久浇一回水呀?咱们的水够用吗?”
薛秀琴认真地强调:“其实我们应该先浇透了地好造墒,墒情好的话,种下树就不用再浇水了。”
这些都是她现学现用的,他们在盐碱地上种的庄稼,就是因为土壤够湿润,所以做完了之后蒙上地膜就没有再浇蒙头水。
老师傅还没说话呢,其他知青就笑得不行。地跟地能一样吗?他们开垦的田,就算土壤再贫瘠,那也是土。土是能够承接入水的,但沙漠全是沙子。你浇一杯水下去,它能给你漏得一滴不剩。
否则为什么要在沙漠种树呢?不就是为了涵养水土吗。
薛秀琴的脸腾的一下红了,她期期艾艾道:“就没办法留住浇下去的水吗?”
说话时,她眼睛盯着田蓝看。
邵明开起了玩笑:“你看田蓝有什么用?你还不如祈祷着沙漠底下有地下河呢,这样根泡在水里,就能活了。”
同伴们听了他的话,大摇其头,胡说八道吧,沙漠哪儿来的地下河?再说了,就是有河水,你树根泡在水里还不得烂了。不然发洪水的时候为什么庄稼也会绝收呢?
邵明为自己辩解:“谁说不可以呀?你们没见过长在水里的树吗?人家照样长得好好的。我见过,我们那边有好多呢。”
大家立刻找田蓝做裁判:“你跟他说说,别让他信口开河。”
田蓝笑道:“那我怎么办?他说的是事实啊,沙漠的确有地下河。你们仔细看地质工作者的文章,那上面就写了,他们在沙漠里打井。没有地下河的话,水从哪儿出来呀?不过咱们也不能真打井种树,不然那么高的树还真不好找。泡在水里的树的确有,像是海边常见的红树林,它们经常淹在海水里。就好像芦苇一样,只要还能做光合作用就能继续活下去。”
小伙伴们感觉开了眼界,可惜这没有实际意义。即便地下有水,他们也用不上啊。
邵明一本正经:“这起码也有可能是努力的方向啊,你们别急着放弃。种十棵树才活下来一棵,那九棵树不是浪费了吗?这要给国家造成多大的经济损失啊?90,我的同志们哎,90的损耗量呢。”
冯祥生他们伸手拖他:“行了行了,别说废话,赶紧吃你的饭吧,老实做草方格再说。”
老师傅看这群年轻人就像瞧自己的孙子孙女一样,笑得眼睛就没睁大过,还给他们打气:“你们也多想想嘛,都说你们是能娃娃,我还想瞧瞧你们在沙漠里头怎么个能法呢!”
哎呀呀,这是在用激将法吗?呵,社会主义新青年才不轻言放弃。
可惜他们的壮志雄心是有的,但解决困难的问题也是大大的。
到底要怎么办呢?
邵明给大家出主意:“要不,咱们移栽高树,不就是10米高吗?把树种下去,留下树冠上的叶子做光合作用,就能活下来。”
天啦,这到底是多疯狂的念头啊。那他们现在就去山上挖树吧。
田蓝听得满头黑线,赶紧喊停。这群娃什么都好,就是热血过头,听风就是雨。
“不一定非要把树变高,其实可以将水位往上提。”
什么意思?
大家伙儿都满脸茫然地看着他。就连惜字如金的高连长都将脑袋转向了她的方向。
田蓝正色道:“水之所以流下去,是因为下面没有托着的东西。比方说,假如我们用一个杯子装满了沙子,那我们再把水泡进去,那水还会继续往下淌吗?”
众人摇头,肯定不会呀,杯子是一个可以承载水的容器。
田蓝笑道:“其实在沙漠里种树也一样。假如我们在沙子底下埋一个杯子,在里面装上水,然后用来栽树。那树吸收了水就能活下来。”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容器种树法。
据说最早发明出这个的人是看到了自己妻子将菜根丢在瓶子里生根发芽,长成绿植做盆景而受到启发。他将矿泉水瓶灌满水,然后插入胡杨小苗埋到沙子下。
过了几个礼拜,树苗长出了根须,而水只消耗了一点点。等到水消耗殆尽,已经是半年以后的事,那时候胡杨早长出了大量的侧根,已经深深扎根在沙漠里存活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