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3章 反常的宜妃(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但皇贵妃却觉得浑身都不自在,若不是本能过于强大,她都要把康熙的手给甩开了。

幸好这时,红枫端了新茶上来,皇贵妃趁机抽回了手,亲自捧了茶奉给康熙,“皇上,尝尝今年的新茶。”

康熙撇了撇浮起的茶叶,抿了一口,突然想起了一件正事,“对了表妹,三个月后,朕准备南巡,后宫还需要表妹坐镇。”

意思就是不准备带她去了。

——终于来了!

“皇上放心,宫里一切都有臣妾呢。”皇贵妃有一种尘埃落定的感觉。

她就说嘛,若是没有大事要她做,她的好表哥又岂会有这么多的深情厚谊?

康熙又道:“这次朕准备把太子、老大、老三和小四都带去。待路过南京时,让他们跟朕一起去祭祀明孝陵。”

祭祀明孝陵,自然不是他对前朝的皇帝有什么好感,而是一种政治活动,目的就是为了收揽江南的文人之心。

虽然朝廷一直设立的有博学鸿儒科,给了江南文人许多的便利,但这些人因着种种原因,非但不肯出仕,还对着朝廷的政策指手画脚,张口闭口都是蛮夷外族。

若说这些人对明朝忠心耿耿,怕是只能骗骗三岁小孩了。他们之所以一直不肯顺服,说到底还是为了各自的利益。

自明朝中后期,江南文人就和商贾勾结,结成了利益团体,兼并土地,建立庄园,把平民百姓变成他们的佃户甚至是奴仆。

崇祯帝在位的时候,国库里穷得连军费都凑不齐,崇祯堂堂天子,穿得衣服都打补丁。

明朝真的很穷吗?

不,一点都不穷。

只不过,明朝的钱都不在该在的地方,而是落入了这些道貌岸然的文人和胆大包天的商贾的口袋里。

当初后金与明朝对峙,打生打死,使用的兵器都是从哪里来的?

要知道,关外虽然自然资源丰富,但一没有人会探旷,二没有人会冶铁铸造。

皇太极改后金为满洲之后,还可以说是皇太极重用汉人,那些汉人带来了技术,但在那之前呢?

若是没有那些为了利益可以出卖一切的商贾往草原输送铁器,清朝能不能建立,还是两说呢。

只要拖个年,中原混战的诸侯有一个靠谱的站起来,后金再强也得回东北老家打鱼狩猎。

而这些大商人背后的靠山,正是在朝中做高官的文人们。

当初他们挖明年超墙角是为了肥自己的荷包,如今他们坚持不肯顺服清朝,也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他们不想让朝廷过多插手江南的事,不想让自己既得的利益被朝廷新贵瓜分。如果可以,他们还想从朝廷这里争取更多的利益。

而他们和朝廷最大的矛盾点,就是康熙不可能承诺他们现在拥有的一切,以后可以一直拥有。

对于满族权贵圈地,康熙都无比反感,且亲政之后一直致力于削弱权贵的势力,怎么可能允许那些江南的庄园主们变相圈地,继续逍遥?

所以,江南他必须去,明孝陵他也必须祭祀。

一方面,他是为了在大义层面堵那些文人的嘴,另一方面,也未尝没有隐隐的胁迫。

明孝陵里埋的是谁?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