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2章 大明五爪红龙旗(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东莞伯何真站在船舱上,身后除了航海侯张赫的张字旗,还有何氏的何字旗,飘得最高的,是一面五爪红龙旗!

这也是赵庸眼眸微缩的缘故。

其实大明建立以来,虽说朱元璋手下功勋武将集团对他极为拥戴,实际上各王爵侯爷,都是一个又一个的军头,手下兵丁,只对给自己发粮饷的将军效命,城头多挂将军旗,并不似这般悬挂着大明的“国旗”。

大明是通过给这些军头将领们赐予田地,封为王侯来笼络,同时利用文官来收税收租子收粮供养武将军头。

何真淡笑着对航海侯张赫拱了拱手:“侯爷,是否先放小舟过去,通知南雄侯列整兵马,准备升国旗唱国歌?”

何真所说的“升国旗唱国歌”这套流程,乃是朱元璋钦定,如今根据礼部安排的最新军队迎接方法,但凡各地军侯卫所士兵交接,都要升国旗奏国歌,向国旗敬礼。

航海侯张赫自然也省的此事重要,对于南雄侯赵庸,张赫也是老相识,他曾多次率军在福建两广等地剿杀倭寇,还亲率战队打到琉球岛,将勾结倭寇的琉球中山王擒拿,为大明纳一朝贡国。

这个时期大明海禁十分严厉,但是对周边国家的朝贡却十分宽松,很多周边海洋岛国来朝贡,大明市舶司从他们那里购买各种如香料胡椒这类的商品,施行垄断高价卖出。

张赫大笑道:“哈哈,东莞伯说的是,传令兵何在?”

“速放小舟前去岸边交涉,再排练仪仗,准备升国旗唱国歌,国安司那位朱不败指挥有所交代,我等在应天培训过的军队,要将此礼仪传播开来,给各地边军立一个标杆,你等一个个都给我精神点,腰杆子挺直,唱歌的时候嗓子眼儿都张开!”

有传令士卒,手持旗帜挥舞起来,明代的旗语通讯已经很成熟,而且有锣鼓等作为辅助,如今还加入了一些类似于喇叭的传话筒来传声。

很快,船只驶入海港。

这边赵庸等人看去……

航海侯张赫以及东莞伯何真的士卒,都穿着统一的新式军服,多是棉布制作,更加轻便,颜色也贴合环境,淡黑色,墨绿色为主。

百户,千户,检校的军装,上面会多一些内衬铁甲和陶瓷片,用来防箭矢和火铳弹丸。

因为军官们需要的铁甲所用铁片少了,如今甚至一些军官亲卫士卒的军装内,在胸口和腹部这些地方竟也加装了铁片和陶瓷片。

瓷片并不珍贵,可以大规模广泛烧制。

而且陶瓷片的防护其实并不低,如今这个时代的火铳弹丸,射速和威力并不强,多层陶瓷片不仅能防护火铳,蒙古弓的箭矢也能防护。

军帽也不同于以往的蒙古式大盔,或者是头巾,而是一些类似汉唐风格新式的军帽,虽说重了点,但防护性能其实极大的增加了,材质有两种,军官的是铁帽,普通士卒的是陶瓷烧制。

这些军帽头盔,不仅材质变了,外观也更美观。

亲卫士卒们戴的陶瓷片军盔,是用藤条麻绳,裹着一块儿一块儿的鳞甲状瓷片编制,外观瞧着威风又漂亮。

军盔顶部,还插着一根雉羽。

既有汉唐风度,又有大明威武。

可惜的是,这陶瓷片扎成的军帽有个缺点是戴着头热难耐,不少士卒也顾不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直接将脑袋剃成了短发,军官们也默许这种行为。

明初,老百姓们并没有被一些俗制束缚,这个年代正处在一种移风易俗转变回汉唐旧制的阶段,无论是官府还是民间,对新风俗的接受度都很高。

如今大明虽然已建国十五年,在一些比较偏僻的地方,仍然有老百姓保留着蒙元习俗,鞭发椎髻胡服,故而军方的这些改变,在部队中并未引起太多抵触。

士卒们唯一不喜欢的,就是青楼的娘们认为他们这打扮是番僧和尚……

随着海船停靠在了海港边上,航海侯张赫和东莞伯何真的亲兵士兵们排列整齐,齐刷刷地从战船上走下,盔甲鲜明,雉羽抖擞,这些士卒的军容军貌,和南雄侯赵庸的亲卫截然不同。

赵庸不由得看了看自己身边的亲卫。

在这个时代,给大部分的士兵列装军装,仍然是一件有难度的事。

即便赵庸是南雄侯,广东福建地区的大明最高军事长官,他也只能保证两三千的亲随能穿着统一的制式服装,而且还新旧不一……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