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4章 服装生意(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起初,媒婆说媒的时候,村长看不上廖有志:“他一个学徒工,能有什么本事,我女儿,得找个有本事的男人。”

但是,村长的女儿,倒是一眼相中了廖有志。

廖有志虽说长得有点黑,但个头高大,阔鼻、大耳、大眼睛,看起来,还是很有男子汉气概的。

村长的女儿也是一根筋,跟她爸死扛:“我谁都不要,我就要廖有志。你要不答应我们,我就自杀。”

然后,村长女儿趁她爸没注意,悄悄跑到廖有志家,私订终生,并且住在廖家,不回去了。

村长气得跳脚:“这个不争气的东西,没结婚,都住人家家里去了。这要是传出去,我这张老脸哪里搁哟。”

没办法,既然女儿自己不争气,主动送上门,都成了人家的人了,还能怎么硬,只好勉强答应了。

两人结婚后,夫妻双双外出打工。

廖有志,算是村里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走出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到了改革开放、经济发达的广东。

接着,就是高中毕业的张建国,到了北京打工。

然后,到90年代初,村子里会裁缝手艺的李解放,再次成为村子里第三个敢于吃螃蟹的人,带着一身裁缝手艺,到了汉口的汉正街。

李解放来到汉正街,起初跟着老板做帮工,做衣服。

什么流行做什么,什么当季做什么。

李解放心思活络,脑瓜子灵活,没多长时间,凭着过硬的裁缝手艺,被老板安排作质检师傅。

所谓的质检,就是对服装出厂前的面料是否有破损,做工是否有粗糙的地方等,进行全方位的检查,确保产品无瑕疵。

质检之后,老板又安排他管理车间,对所有的缝纫工包括车间进行管理。

然后,老板又把最重要的进货和销售交给他管理。

这套流程下来,李解放基本把老板的整套流程摸了个门儿清,于是,辞职不干了。

回到村里,李解放带了一帮不读书的小年轻,有男有女,带到汉口的汉正街,租了个地方,买了几台缝纫机,开始自己生产服装。

李解放会设计、会成衣制版,自己裁样、画样,然后进了面料和原材料,交给缝纫工们制作成衣。

从村里带来的小年轻,会缝纫的,就安排上机操作,做衣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