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章 乡俗乡情(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妈妈说得也是事实,农村里的风流韵事,是村里人乐此不疲的八卦。

有呢,能绘声绘色给你讲半天,说得有板有眼,好像亲眼目睹一样。

没有呢,村里的各种小道消息也能漫天飞舞。

早些年,农村没什么娱乐活动,连电视都是稀缺品。

农民干了一天活,累个半死,这些八卦、娱乐就成了他们的消遣物,变成了驱除疲劳、赶走乏味的好工具。

90年代中期的农村,农村的女人大都这样,只要嫁给男人,不管男人是好是坏,生是这个男人的人,死是这个男人的鬼,好赖都是一辈子了。

离婚,被村里人看作有伤风化,败坏老祖宗规矩,会被人看不起。

不过,早期的农村,民风确实很淳朴,至少90%以上的村民,都是勤劳善良的村民。

少部分,好吃懒做,好逸恶劳,赌博打牌,大约只占10%不到。

家家户户路不拾遗、白天不闭户,吃饭的时候,端个大海碗,装满饭菜,满村子串门聊天,张家长、李家短,关系融洽得很,乡情也很重。

谁家要去镇里赶集,没空去的,就喊一声,让帮忙带斤肉、买条鱼顺带捎回来。

谁家要是有个红白喜事、丧事,主人到家家户户去借桌子板凳、杯盘碗筷,大家都倾力相助,有什么借什么,二话不说。

还回去的时候,主人家带点糖果瓜子毛巾之类的,以示感谢。

那个时候,农村办红白事都是吃流水席,主人家人手肯定不够,需要帮忙的,吆喝一声,张婶、王婶抢着去帮忙,帮忙洗菜、切菜、炒菜、做饭、端盘子,一忙三四天。

有酬劳吗?

不需要的,免费义务帮忙。

这次你帮我,下次我帮你。

唯一的酬劳,就是帮完后,主人单独宴请一天,送一条毛巾。

要是谁家要做房子,村里人闲着,也都赶去帮忙,主人家就管两顿饭,也不需要付酬劳。

江小朵记得,村里最早的电视,是朱文胜家买的熊猫电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