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 16 章(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大理寺卿手执朝笏立于堂下讲述案情:“……国子监学生蔡敏学与祝孟二人得了考题便去找事先约定好的落第举子。

此人乃福建泉州人士,两试不第,去岁落第后原是要归乡,因盘缠不足便滞留在京,平日里便靠着给国子监学生写文章为生。他做了文章卖与蔡祝二人后,正凑足盘缠,如今已是离京归乡。”

说来也亏得这人缺德,一篇文章卖与二人,不然此事倒没有那么好查。

说到这,来龙去脉已是明晰,赵琛道:“诸位有何见解,都不妨说说。”

礼部侍郎第一个站出来:“臣以为,国子监此次解试应当作废重考,舞弊之人自国子监遣退,终生不得参加科举。”

赵琛不置可否,这算是个中规中矩的处理方式,然而这些本就在国子学里头混日子的,家里头不是有权便是有势,不参加科举也就是不能做官,无关痛痒。

至于作废重考,治标不治本。

周铸是太师的得意门生,说话自然就是他的意思,周铸一开口,其余人都不再说话。

赵琛早就料到,薛润章万事求稳,不愿变革,此番国子监之事于他干系不大,但赵琛一旦撕开一个口子,变革就不会停下,动到他们的利益也不过是早晚的事。

这时候若有个人来搅浑水就好了……

“靖北王可有话说?”

萧远几日没来,今天来了又是一副看戏的姿态,众人倒是不曾料到,赵琛会点了他。

萧远果然没有辜负赵琛的期望,一开口就是他往日的作风:“国子监每年花这许多钱,便养出来这么些庸庸碌碌的蠢货。依我看,关了了事。”

萧远说完抬头对上了赵琛的视线,要笑不笑的,像是在说:你怎么谢我。

赵琛顾不上他,萧远此话一出,堂下便热闹起来了。

“国子监为太|祖皇帝亲设,理宗武宗都曾在国子监讲学,此乃万千学子表率,为国之未来,如今有弊当除,不宜武断。”

“国子监之解试,较之各府州,委实容易不少,有失公允,不若取消了国子监发解试,监中学子一道参与开封府解试。”

“如此应天、大名、河南三京国子监也当取消才是。”

“三京国子监情况未明,且国子监为官学,历来便有解额,草草取消,不妥。”

众人议论许久,各有见解,赵琛说要另立学府时,又遭到了有志一同的反对。

赵琛大抵是摸清楚了,如今朝中分作两派,一派只求解决当下事,另一派认为应当改制,只是不可大动国子学。

说到底,是只给出了两个选择,赵琛哪个都不想选。

但国子监确实情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