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水天上来4(第2页)
【布衣天子—朱元璋:发言可以要一份地图吗?】
“地图?什么地图?”教了这么多学生,第一次有想讨价还价的。不过郭倾今天心情好,比以往更有耐心。
【布衣天子—朱元璋:比如明朝瓦剌那一片详细的地形地势】
“瓦剌啊……那就是蒙古呗。”郭倾觉得没什么大问题,“可以。”
于是乎,勇敢的明太祖在众臣子敬仰的目光中主动开了麦。
“纵观天下灾情,无外乎旱涝……”
朱元璋说得通俗易懂,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他分了开荒、水利、作物以及税收四个方面来说,几乎是面面俱到。
“写得很棒,尤其是关于农作物这方面,看来是有下功夫的。”
【霸道王道—刘询:朕有补充】
“有补充就直接开麦,不用问我。”郭倾很喜欢看学生思维发散。
现在的考题灵活多变,比起对着书本死记硬背,能够融会贯通显然是更加重要的。
刘询论述的角度比较细,是根据作物习性展开,涉及各地与各类作物的适配性。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但凡是汉朝的统治区域,他全都写上了。
郭倾满意地点点头,就听见一个年幼的声音传了出来。
“吾,有话要说。”
好小啊。这是郭倾的第一想法。甚至声音还有些不太稳。
韩非说话虽然有点结巴,但是思路很清楚。从气候说起,讲了光照、雨水、气温对于农作物的影响。
紧接着,刘彻讲了刀耕火种和铁犁牛耕等耕作方式,嬴政补充平原高原山区的区别。
新来的上官婉儿临场发挥讲着农具带来的播种效率提高,武则天陛下接着说如何鼓励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很好很好,把你们说的合起来就差不多了。”郭倾简直太喜欢愿意自己思考的学生了。
虽然后面跑得有点偏,但是重在思考嘛。
基础差可以补,思维的僵化却不是他光讲就能补回来的。这需要经常性的发散,讲求的是以点及面,是愿意在已知的条件下动脑子思考。
“刚刚回答的同学我已经记下来了,下课之后私信我要奖励。”
“第一个开麦的同学可以额外提一个。”
他翻开教案,“咱们上节课留了点尾巴,先把它讲完。”
“小流域是个什么东西呢?它是坳沟与河沟一类的沟道流域,-->>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