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第 24 章(第2页)
赵琛换好了衣裳青黛才进来为他整理。
坐在镜前时赵琛还有些恍惚,他不是什么工作狂,他才十七,能休息的时候,还是要休息的。
但是今天他有些心神不宁。
赵琛不觉得这是什么预感,或许是有什么地方疏漏了,才会潜意识里觉得不安。
他将近来的事细细过了一遍,太学学舍已是建好了,教习的先生便是原先国子监里头的,这里应当没有什么事。
答应萧远的银子已经到手,皇陵建造也顺利……余下便是近来最要紧的赋税一事。
各地粮船已陆续入京,大多补上了“损耗”,唯独淮南西路,不止是造出那莫须有的“损耗”来损公肥私,还私自加征且未入账册。
偏偏眼看各地粮船陆续抵京,连更远些的福建都到了,他一直等着的淮南西路的粮船却迟迟未至。
再过些时候成都的粮船都要到了。
自淮南入京,水运极为便利,一路畅通无阻,便是同其他粮船一般买粮耽搁了一些时日也不该这样晚。
淮南西路,淮南西路……
赵琛猛地坐起身:“去,传令下去,天干物燥,注意防火,尤其是粮仓,各地渡口码头,迎送往来粮船,需万分小心,不可稍有差池。”
“可是叫内官去传旨么?”
这样需要下达地方的政令一般都是有文书的,也大多有另外的派遣,内官一般不出京。
赵琛说完也想起来他在柔仪殿,说白了是后宫,这里不处理政务,即便他在这设了书房,这样的谕令还是要等天亮才好出宫。
“去崇政殿。”
今日没有朝会,只待宫门一开,赵琛的谕令便会发出,这是他第一次以长公主的身份下达政令,虽说只是小事,传到朝上又是一番风波。
如今是他该进的时候,无需客气。
宫门一开,这头谕令出了大内,那头奏报便上了崇政殿案头。
粮船失火。
赵琛看着奏报,闭了闭眼,到底是晚了一步。
如赵琛所言,水路运粮无论如何也不该有这样的损耗,除非是船翻了。
如此一来,想要遮掩罪行,一来填平损耗,二来便是翻了船。
如今果真如他所言,粮船沉了。
大楚优待文人,即便是贪墨最多也不过是革去官职,站错了队便是不停贬谪,因而大多数人即便要掩盖罪行也不会用过于极端的方式。
情愿多花些银子也不会杀人放火,都是穿着鞋的人,大多做不出那等没有后路的事。
&nbs-->>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