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道士要做法(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春雨绵绵细细,也多半不长久。到傍晚时分,这场杏花雨便也落到了尽头。

跟小伙伴们疯玩了一天的江停云,穿着一身浓潮却未湿透的衣裳,提着两个柳编筐,一蹦一跳地走回家里。

“娘,我回来啦!”

贾氏正在东屋明间里做针线,闻言隔着窗户看了一眼,见他全身上下都湿哒哒的,早上出去时扎好的双环髻,此时已经乱糟糟的,比胡乱搭建的鸟窝还不如。

如果还是早年在京城,贾氏一定看不惯这样的野孩子。

但在乡下待了这么多年,她早就抛下了身为国公府千金的傲气,如今只有两个念想,一是儿子身体康健,疾病不生;二就是儿子早日学成本事,替丈夫报仇。

乡下人养孩子自有一套,让孩子多跑多跳,多在泥水里打打滚儿,孩子自然长得皮实。

据贾氏这么多年的观察,乡下妇人生的孩子,只要不是一生下来就体弱的,有很大概率能平安养大。

从前在京城,她见惯了娇养的公子小姐,那些孩子三天一小病五天一大病,有许多还不会吃饭,就先学会了吃药。

如果乡下的孩子也像他们一样,也不让见风也不让多动,怕是连一场病都熬不过。

因为这些孩子唯一的天敌,并不是疾病,而是贫穷。

既然有了好的参照物,贾氏自然不会再拿捏身份,非得用京城富人家的法子养儿子。

如今她见儿子全身乱糟糟的,也只是笑着嗔了一句,“这是跑哪儿去了,身上湿成这样?”

江停云晃着手里的两个柳筐,咧嘴一笑,“嘿嘿,儿子抓鱼去了,给娘补身子。”

那边贾氏已经收好了针线筐,招呼柳二家的,“快,给哥儿找身干净的衣裳,湿衣裳穿着不舒服。”

自从丈夫死后,贾氏就做主遣散了家里大部分的仆人,只留下了柳二一家四口。

平日里柳二家的就带着女儿收拾屋子,在厨房帮忙,柳二管着家里的租子。

至于他们家的儿子柳大郎,则是在红花镇看着家里唯一的一间铺子。

那铺子也不卖别的,只是卖些普通人都穿得起的布料,平日也帮着村里的妇人寄卖手工制品。

因为价格公道,做事厚道,倒也颇有口碑。

眼见雨已经停了,江亭云顺手把两个柳筐放在海棠树下的石桌上,一溜烟跑进屋里,也不用帮忙,自己就把湿衣裳给换了。

院子里那株是秋海棠,此时远不是开花的季节,只一树枝叶茂密得很,叶子绿中泛红,远远看去,好一副火树繁花,倒也颇有意趣。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