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章(第2页)
然而王安石却是从范蠡从商开始讲起,然后才回顾起范蠡的丰功伟绩。
欧阳辩拼命憋笑。
王安石的用意昭然若揭——就是劝他,生意什么时候都能做,但建功立业却是半点也不能错过机会的。
王安石在后面还语重心长的劝道:“你年纪还小,最好不要养成穷奢极欲的习惯,要知道还有无数人在忍饥挨饿,没有立锥之地呢。”
呦,这个锅可不能背!
而且,王大叔您这经济观念有点陈旧啊,您以后可是要掌管国家的,这种原始的经济观念可不行啊。
欧阳辩道:“老师,您觉得我花钱过于随意了些吗?”
王安石点点头:“是的,买房子给家里人住倒是无可厚非,但其他的就有些过分了,你用的东西非奢侈不用,非顶级不用,这样很浪费啊,于国于民都是无用的。”
欧阳辩笑了笑道:“那我该如何处置我挣来的钱财呢?”
“自然是买些田地,其他的钱收好,节俭一些度日即可。君子一箪食一瓢饮,关键是求得精神上的丰富即可。”
王安石理所当然道。
欧阳辩笑道:“老师,这个事情我倒是有不同的看法。”
王安石点头示意欧阳辩继续说,在之前的一个月时间里,王安石教导欧阳辩的时候,欧阳辩也时常会和他进行讨论。
他发现欧阳辩的许多看法迥异常人,有些道理近乎离经叛道,但仔细思索,却又颇有道理,有些更是真知灼见,只是想要让世人接受可不容易。
经过那一个月的磨合,王安石也习惯了和欧阳辩讨论一些问题。
欧阳辩说道:“我现在挣到了钱,如果我把钱藏起来不消费,我固然是有钱,但于其他的人又有什么好处呢?
但是我拿出来花掉,情况就不一样了。
您看看啊,我买一个砚台花了几十贯,那么这几十贯就会来到制作砚台的工匠手中,工匠是不是能够养家了?”
王安石一愣,是这个道理。
“一样的道理,工匠花钱买了捕鱼的人的鲈鱼,嗯,捕鱼的人也挣到了养家的钱;
而捕鱼的人为了养家,他要去买米买油,那么种地的农民可以卖出他们的粮食;
农民可以拿这个钱去买一件衣服,那么收益的人就是制作衣服的裁缝和种棉花的农民也能够得到好处;
也就是说,这几十贯钱在我花出去之后,它就不断地在给更多的人创造生活的条件,这样就会有无数的贫民能够脱离贫困,前提就是只要他们努力的工作就可以了,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王安石不由自主的点点头。
“但是我拿来买地的话,就会有十几户农民失去土地,那他们要依靠什么为生呢?
最近学史,我看到了一个问题,历朝历代的倾覆,大多都是土地兼并造成的,但咱们大宋这个问题却不会太大,因为咱们大宋商业极其发达,并不是都得依靠土地而活。
所以我挣到钱,就必须得花出去,我挣到越多的钱,花得越多,就对这个社会更有益!”
王安石陷入了沉思。
聪明人不需要说太多,只要稍微一点就豁然开朗了。
王安石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因为这时候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也并没有太多的商业思维,他们的思维依然还停留在农业才是人们生存的根本,而商人都是逐利的,是剥削劳动人民的成果的刻板印象上面。
即便宋朝还算是比较开明的,至少他们从法律上承认了商业的正当性,甚至发布了商业税法进行规范。
但这并不能掩盖他们在经济思维上的缺陷。
欧阳辩的说法很浅显,若是其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