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三十年代来抗日捉虫(第3页)
到今天,他们都不敢想反攻占领城市的事,因为知道双方实力悬殊,他们根本做不到。
陈立恒还在解说:“日本人扫荡的作战指导原则是外线进攻作战的分进合击原则。鉴于此,我们必须得在对方合围圈子形成之前,利用间隙,从我们根据地翻到敌后,从他们后方空虚,给他们狠狠一击。这种战术叫做翻边战术。”
这当然不是他的发明创造,这是无数抗日志士,尤其是游击前辈们,在抛头颅洒热血,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之后,才逐步总结出的经验。
现在,他拿来使用,希望可以用此手段尽可能地多打击敌伪势力,减少抗日军民的损失。
大家伙儿听了他的部署,当真是大写的服气。
因为就算他们自己,在听到日本人要过来扫荡的消息时,第一反应也是带领群众躲进深山老林,不跟日本鬼子打照面。再狠一点儿,也不过是在县城附近设伏击,采取守株待兔的模式,打日本鬼子个措手不及。
没想到,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他们既不躲也不藏,还要主动去打日本鬼子的后方大本营。
他们自己也想不到的事,日本鬼子上哪儿想去?这才是保密的最好方式啊。
啊哈,自古以来都是以强犯弱,弱的一方哪里敢主动发动攻击。他们反其道而行之,主动打日本人的后方,说不定日本鬼子还要被吓到,搞不清楚他们究竟有多少人马呢。
刘成武最近被逼着学习,也开始读起了兵书,这会儿憋了半天,终于冒出一句:“这算不算《孙子兵法》说的用兵以奇制胜?”
周老师肯定地点头:“算,当然算。”
大家伙儿明确了目标,便扛着武器急行军。他们一路翻山越岭,中途还度过了沟河,直接奔向了黄家沟。
这里有日伪军的一处炮楼,平常他们仗着背靠大本营,可没少作威作福,祸害百姓。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游击队是没底气和日本几百人的大队直接杠上。但是端一所最多驻扎了十来个日本鬼子的炮楼,他们还是毫无畏惧的。
毕竟,机枪他们有,手榴弹他们有,长官还说子弹管够。要是这样,他们相当于日本一个中队人数的部队都不敢动日本人的炮楼,那未免也太丢人了。
黄昏时分,大家偷偷潜伏在炮楼附近,准备等着最后一道天光消失,就直接炸了日本鬼子的炮楼。
谁知道,太阳还顽强地挂在地平线上时,炮楼方向先传来了枪声。
大家伙儿面面相觑,一时间搞不清楚是伪军突然间反水,还是日本鬼子先自己擦枪走火了。
这时代的伪军其实也挺复杂的,不时会有军阀打不过就投降,等到有人有队伍了再度反水,掉头就是一枪的事发生。开了东北抗日第一枪的马占山,干这事儿就是行家里手。
不过不管究竟发生了什么,他们人都已经过来了,没理由袖手旁观。日本人自己不小心放了枪也好,伪军反水也罢,总之,他们得火上浇油。
结果陈立恒抓着望远镜悄悄靠近侦察时,就目瞪口呆了。看着架势,动手的不是日本鬼子也不是伪军,而是有第三方啊。这群人应当想要进入炮楼,消灭里面的鬼子。但不知道是什么缘故,提前露了底,叫日伪军拦住了,直接在外面就开了火。
战场上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
陈立恒当即立断,立刻吩咐突击队:“上!”
他们人多势众,又有从日本人手上收缴来的投掷筒这样的简易版迫击炮,本来走的就是半强攻路子。
只不过现在,战斗开始的时间要提前了。
日本人的投掷筒分量轻,一个人就能背着跑。它的杀伤力却相当可以,虽然射程只有两三百米远,但针对隐藏在隐蔽工事后的敌人,那简直就是精准打击。
既往,中国居民没少吃投掷筒的亏。刘成武的好多战友就是被这个瞧着不起眼的玩意儿给炸死的。
现在,他要亲手给兄弟们报仇,以血还血,以牙还牙。
事实证明,杀人者,人也,非兵也!
不管武器究竟是谁造出来的,它们都不会认主人,发射出去的炮弹落在日本人的炮楼上,照样会将炮楼炸个稀巴烂。
“轰”的一声巨响,炮楼前交战的军队,炮楼里的日本鬼子都傻眼了,完全搞不清楚,这从天而降的炮弹究竟是谁的手笔。
但敢打鬼子的人也不傻,先前被拦住的抗日将士趁着日本人懵逼的时候,又往里面丢手榴弹。一连串的枪子儿外加手榴弹爆炸发出的声响,震的整个炮楼附近的地面死活都要晃动起来。
游击队也加入了战斗。他们仗着手上有投掷筒又有机枪,终于体验了一把将日伪军摁在地上狠狠摩擦的快感。
先前攻打炮楼的抗日兵感受到了游击队的善意,也心照不宣地予以配合。一场战斗从开始到结束,耗时最多20分钟。炮楼被炸塌了半边,摇摇欲坠。
楼里的日本鬼子,有三个应该是被当场炸死的,还有两人被射成了筛子,剩下的一人试图逃跑的时候,从上面摔了下来,直接摔断了脖子。
而那20来人的伪军,或死或伤或俘虏。他们感觉大事不妙,谁也没有负隅顽抗,而是积极地举手投降。那干脆利落的劲儿,似乎也不比当初投降日本鬼子时来的慢。
游击队员气呼呼,开口斥骂:“你们对得起自己身上淌的血吗?你们怎么能帮日本鬼子打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