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三十年代来抗日(第3页)
穷家破业,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那种,也没什么好留念。反正他们在县城同样吃不饱穿不暖,能糊一顿是一顿。
倒是普通的居民,像是街上的小商贩或者做点小手工业的人还在犹豫不决。他们奋斗半辈子攒下一份小小的家业,如果这回走了,那就什么都没了。以后她们一家老小要靠什么过日子?
眼看太阳都露出了完整的脸,田蓝不由得着急,大声喊道:“种地!有好多田荒着呢,下乡就种地去。谁开荒,地就属于谁,我们游击队做这个主!”
这话一说,好些人的眼睛都亮了,还大胆追着问:“真的吗?”
1938年的田地产出虽然极为有限,但对于这个时代的人而言,在城里做工攒钱回乡下买地盖房子,才是落叶归根的最好方式。
现在,只要开了荒,实际上也不是荒地,不过是因为原主人已经被杀死,所以才成了没主的田。说不定秋中的庄稼还在疯长呢。这样的好田只要占下来就给他们,那实在太美妙了。
陈立恒也大声喊:“没错,我们游击队做这个主!”
卢老太爷张张嘴巴想说什么,但想想,又将嘴巴闭得跟河蚌似的,坚决不插这个嘴。
也好,田荒着不成事,还是让大家好好耕种吧。
众人还有疑虑,但女游击队员们已经带头抬着伤员往城外去。其他人见状都大吃一惊,原先犹犹豫豫的应县居民也担心自己被丢下了,赶紧回家收拾东西。
跑反吧,没办法。日本鬼子是不讲道理的,到时候他们真的会放火烧了整座县城。
乱世中人,真敢糊涂的早死了,能活下来的就没有不警醒的。家家户户的细软早就收拾齐整,除了粗苯家具实在带不走之外,其他东西都是两只手一提,就能拎起来跟着主人躲避日本鬼子。
因为刚好赶上新年,好多人还带上了家中的腊鱼腊肉,一并拖着走。
田蓝请求卢老太爷:“日本鬼子不知道还要闹到什么时候才会熄火。这么多人下乡要吃要喝,如果口粮不够,还请卢家大义,能够借粮给大家渡过难关。卢家满门忠烈,你们的大仁大义,应县百姓必将铭记于心。”
卢老太爷捋着胡子打包票:“我卢家一定会竭尽所能。”
周围听到的百姓俱都松了口气。今天可是大年初一,等到夏天麦收还有好几个月的时间。到时候大家坐吃山空,活活饿死自己也不比被日本鬼子杀了美妙。
更让他们惊喜的是,游击队居然还给他们发粮食。那些从日本人的仓库里扒出来的粮食,一人一瓢,谁都没落下。
身上没多余口袋的人,索性脱了褂子兜住口粮。虽然明天的粮食不知道要去哪里找,但今天有饭吃就已经让众人心中踏实不少。
有车的人家赶着车,没车的人家就靠两只脚,一路走到了县城近郊的村庄。
吓!房子果然得有人住。
距离日本人扫荡也不过两个来月的时间,看看村庄已经败落成什么样。明明是新年,到处都灰扑扑的。蒿草长得老高,人从旁边经过的时候,还有一堆麻雀飞了出来,叫人吓了一跳。
只这才是刚开始而已,比起蒿草丛中的麻雀,屋中的乌鸦和蝙蝠更有震撼力。叫大火焚烧过,已经坍塌了半边的屋子成了它们的巢臼,不管推开哪一间的门,都有黑乎乎的鸟扑出来。
没有野狗,因为两个多月的时间已经足够野狗将所有的尸体都吃光了。它们已经辗转去新的地方寻找食物。那些残骸与尸骨,虽然被临近村民收拾了埋进了地里,可他们的冤魂似乎还在空中飘散,伴随着呜呜的风声哀嚎哭诉。
这场景,别说是刚从县城里跑出来的居民们了,就是女游击队员都露出了失望的神色。这要怎么住人啊?这不是开玩笑吗?
田蓝却完全不当回事。
上个世界里,知青们开荒时碰到的情况有时比这还糟糕,什么都没有。他们不照样在芦苇荡子,在茅草丛中建设起新家园。
现在,这么多人在这里,又有什么好怕的呢?
她立刻指挥众人:“不要耽误时间,趁着天亮赶紧割芦苇,做好了芦苇窝,先凑合一晚上才是真的。山上有竹子有树,水边有芦苇,泥巴也是现成的,再不济还可以上山住在洞里。我就不信,这里会比日本鬼子的刺刀更可怕?”
众人一想,感觉的确有道理。趁着天亮干活,不然等到晚上太阳一落山,那才真是够呛呢。
龚丽娜等人收拾好村里的土地庙,勉强放下伤员。
她们一扭头,突然间意识到一件事:“陈长官他们呢?”
大家一道出的县城,怎么进村后好像就没见到他们的身影?
田蓝煞有介事:“县城里这么多人,要安置在好几个村子里呢。哪边都需要人维持秩序。”
龚丽娜等人听了觉得有道理。
卢老太爷问她们的时候,她们也是这样作答的,还积极建议对方:“你要有什么事,跟我们田蓝说也是一样的,她也做根据地的主。”
卢老太爷赶紧道谢,直接找上了正指挥人搭芦苇房的田蓝,忧心重重道:“如果日本鬼子在县城扑了空,他们会不会掉头再进行大扫荡啊?这群人丧尽天伦,简直禽兽不如,我担心他们会狠狠地报复。”
田蓝点头:“肯定会扫荡的,日本人不是能吃亏的性子。所以,这件事还是要老太爷您多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