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六十年代好种田捉虫(第5页)
这真是南瓜吗?这分明是披了南瓜皮的大号板栗,口感也太棒了吧。
田蓝满心自豪,大声喊着:“这是我们大西北戈壁滩上种出的南瓜,独此一家,别无分号!”
大师傅笑呵呵道:“还真是的,大西北的羊,大西北的瓜果,其他地方还真长不出这个味。”
他又招呼众人,“行了行了,别伸手了,总共就这么点儿。要不是看在你们都是知青的份上,还轮不到你们吃呢。瞧瞧你们,一张张都是什么脸?吃饭吃饭,吃饱了饭,还有好吃的。”
平生头一次,大家居然认为白面馒头比不上南瓜香,简直就是没天理。
大姑娘小伙子狼吞虎咽地干掉了一个大馒头,又吃了两个窝窝头,完了还喝了一碗地瓜大米粥,最后集体眼巴巴地盯着大师傅。
大师傅叫他们给逗笑了,弯下腰,揭开了搭在框子上的布。
众人这才发现他居然还带了瓜来。这是什么?长长的圆圆的黄黄的。有人见多识广,当场喊出声:“哈密瓜!这是大西北的哈密瓜!”
其他人拼命挤着往前看,这就是哈密瓜呀。听说这瓜可比西瓜甜多了。
大师傅作为已经尝过味道的人,很有资本自豪:“那是,这瓜甜,真甜。我就没吃过比它更甜的瓜。”
可是有人提出了疑问:“我怎么觉得它长得像梨瓜呀,哈密瓜不是这个样啊。”
大师傅瞪眼睛:“梨瓜也不是这个味,你吃一口就知道了。”
他手起刀落,将蜜瓜分成两半,浓郁的甜香味就弥漫开来。
好几位学生都深深地吸了口气。哎哟,大西北果然瓜果香,长出来的瓜都跟这里不一样。
大家一人分了一片瓜,都珍惜地吃了起来。瓜肉一入口,吃瓜群众就发出感叹,这香甜爽口的瓜肉,一□□汁,汁水甜蜜黏腻,简直太爽了。
原来哈密瓜是这么个味道啊,难怪以前要被当成贡品上供呢,果然跟西瓜不一样,好甜啊。
田蓝笑道:“严格来讲这不叫哈密瓜,叫沙漠蜜瓜,跟哈密瓜还是不一样的。”
众人发出啧啧声,哎哟,你们宁甘讲究还真多,一个蜜瓜还分成哈密瓜和沙漠蜜瓜,难不成是两家的姓啊?
田蓝想给他们做科普,大师傅从口袋里摸出信来塞给她:“囔,跟着吃的一块儿送过来的。”
他嘿嘿地笑:“哎哟,你们应该农场是把你嫁出来了?还给你这么多嫁妆。”
田蓝哭笑不得,唯有无奈地看一眼大师傅,然后迫不及待地撕开信封。
天啦!看到宁甘农场自己印的信封,她的心就开始欢呼雀跃。
她的小伙伴们实在太可爱了,在信里一个劲儿地叮嘱她,要是缺什么就打电话发电报回来讲,千万不要舍不得花钱。大家专门攒了一笔资金,就是给她花的。
他们宁甘农场出去的人凡事都不会扣扣索索,一定大大方方。
“这是我们种出来的第一批蜜瓜和南瓜,大家都说好吃。我们给你寄过去,你让三江农场的人也尝尝,好叫他们知道,我们宁甘好的很,什么都不比他们差。”
田蓝贪婪地看着信纸,恨不得将一个个字都吞到肚子里。那一个个方块字就是一张张鲜活的脸啊,这是她的小伙伴们,她最亲爱的小伙伴。
他们真是棒极了!
高卫东吃的好说的好,主动招呼田蓝:“既然这个蜜瓜这么甜,这个南瓜叶这么好吃。咱们也种点儿吧。”
其他人纷纷点头,蜜瓜他们搞不清楚,没种过。但是南瓜这东西大家却都知道,那真是疯长,你撒下一颗种子就能收获好几个大南瓜。
南瓜这东西还比较好保存,你只要存放得当,一直吃到冬天都没问题。
田蓝头都没抬,只提醒他们:“在这边种可吃不出这个味,只有大西北的环境才能长出这样的瓜。”
其实这话本身没什么,但是她阴阳怪气的时间久了就犯了众怒。
高卫东瞬间火冒三丈:“大西北,大西北,你的大西北可真是好。你既然什么都看不上咱们三江平原,那你回你的大西北去啊?谁留着你不成!”
没想到田蓝却抬起了头,眼睛直直地看着他:“你以为我想待在这儿吗?你以为我想来吗?我本来,现在这个时候,我本来应该跟我的同伴们坐在一起,在戈壁滩上开篝火晚会。
我们的南瓜丰收了,我们的蜜瓜丰收了,我们的油莎豆长出了这么高的草,我们的菌草也活了。我们养了羊,以后可以自己挤羊奶喝。我们还要养鸡,以后就有自己的鸡蛋吃。
我们的钢材来了,我们正在盖新的大棚。等到这些大棚都盖好以后,不仅我们西大滩的驻军,还有周围的牧民,我们就每天都能吃上新鲜的蔬菜了。
你们在书上看说牧民喝茶,不吃蔬菜,那是因为以前条件限制,他们吃不上,他们也喜欢吃蔬菜的。我们种了生菜,用生菜叶子裹着烤好的肉吃,就放一点盐巴一点胡椒粉还有孜然,特别香,特别好吃,他们很喜欢。
他们很喜欢我们,周围的群众都喜欢我们。我们的大棚成功了,我们的无土栽培成功了,我们的小拱棚也成功了。好多生产队都过来请我们过去做技术指导,他们也要盖大棚,他们也要盖小拱棚,他们要自力更生,以后都能吃上自己种上的菜种上的瓜,他们还要自己做牧场。
我本来应该跟他们坐在一起,我本来应该和他们一起享受这样的光荣时刻。可是我什么都没有,我甚至连瓜都是他们给我寄过来我才能吃上的。
我委屈吗?我当然委屈。我开心吗?我开心又伤心。凭什么。你们告诉我凭什么?凭什么,这些我都享受不到。我不是参与建设这一切的人吗?为什么到了成果的时候,就跟我没关系了?你告诉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