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双胞胎的名字(第3页)
这话是王香苗回答的,她对儿媳妇取的名字很满意,听着就好听又洋气,更重要的是内涵好。
茴香眼睛看着孩子,嘴里也跟着说道:“嗯,名字不错。”
然后又问道:“这哪个是安安啊?”
可是最后猪蹄汤买回来,她也就只喝了两口,然后便吐了,杨新洲心疼地看着媳妇儿,怕他娘再劝她喝汤,他便眼疾手快地把汤端起来自己喝了,然后不可置信地砸吧嘴道:“怎么没放盐?”
王香苗在旁边解释道:“吃盐对孩子不好。”
杨新洲心疼道:“那也不能不吃盐啊?”
江楚珊回道:“也吃盐的,不过很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杨新洲看了眼媳妇儿,然后又看了看他娘,首先说道:“娘,您真辛苦了,但是带我很累吧。”
王香苗心里顿时软乎乎的,哪个做父母的,不喜欢自己的孩子体谅自己,不过嘴里还是说道:“其实也没多辛苦,看着你一点一点得长大,再辛苦也值得。
既然知道了带孩子辛苦,你可要好好对你媳妇儿,她给生这俩孩子,差点把命搭上。”
杨新洲扭头看着媳妇,承诺道:“我知道,我会好好对她的。”
江楚珊则隐秘地朝着他比了比大拇指,这家伙没有看出来啊,还挺会的,看看他不仅仅把自己娘哄得高兴了,还达成了自己的目的。
其实结婚以来,她跟婆婆相处得融洽,一来是她自己的本事,教给公婆手艺,让他们每月都能够有活钱进账,二来就是杨新洲了,他水端得好。
而王香苗这会儿也顾不上训斥儿子喝了儿媳妇的猪蹄汤了,把怀里的孩子递给儿子,她过去把儿媳妇吐出来的东西收拾了,然后便打开儿子打回来的小米粥,尽量把里面的米油都撇到儿媳妇碗里。
然后又把鸡蛋给剥了壳,这才拿起麦乳精给她泡了一碗,等她都吃过之后,她这才让杨新洲再去八一路那边找六哥帮忙,看看能不能弄几条鲫鱼和几只老母鸡来,他昨天倒是也去过一趟,可是没有碰到人,留守的小弟说他去外地办事去了,今天就会回来。
而杨新洲一离开,病房里又迎来了客人,不是连续两天过来报到的韩卫东,是茴香,见到她,江楚珊还愣了愣,她们俩的关系,自从那天在她家说顶了之后,虽然没有撕破脸那么严重,但是也是不来往了,见面都不带说话打招呼的。
不过后来听说她在手术室那会儿,她还过来,想要给她输血来着,虽然最后没有输,但是不妨碍她感动,还有安静,平常在家属院遇到的时候,哪次正眼看过她,从来都是高高地仰着头,可是在她生死关头,她竟然也能够挺身而出,这群人还真是可爱。
“茴香嫂子来了,赶紧坐,那儿有水果,要吃自己拿。”
江楚珊热情地招呼着,而茴香坐下后摆了摆手:“不用管我,我又不是来吃东西的,身体好些了吗?”
江楚珊点头,刚准备说话,茴香就自顾自地说道:“看你的脸色就知道恢复得不赖,哎哟,孩子长这么大了,上次我来还是皱巴巴的小猴子呢,这肉皮一舒展开就是俊,取名字了吗?”
“起了,孩子妈妈起的,小名分别是平平安安,大名姐姐叫杨嘉璇,弟弟叫杨嘉凯。”
这话是王香苗回答的,她对儿媳妇取的名字很满意,听着就好听又洋气,更重要的是内涵好。
茴香眼睛看着孩子,嘴里也跟着说道:“嗯,名字不错。”
然后又问道:“这哪个是安安啊?”
干妈也不成。”
茴香没有想到会是这个理由,愣了会儿后说道:“可是他们将来会结婚,还是会叫另外一半的爹娘爸妈的。”
江楚珊伸手把已经把过尿的平平抱到怀里,撂起衣裳给她喂奶,见她吃得欢畅,嘴角露出一个慈爱的笑容来:“最起码他们成家立业前,我是他们唯一的妈妈。”
茴香这一次虽然被拒绝了,倒是没有生气,因为从江楚珊的语气里,能够听出来,她不是针对她一个人,而是拒绝所有人的。
“珊珊,孩子认干爹干妈不好吗?最起码多了两个关心他们的人。”
茴香走后,王香苗问儿媳妇,江楚珊这会儿已经在喂弟弟了,听到婆婆的话,她笑道:“他们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舅舅和小叔叔小姑姑,这么多疼爱他们的人,他们并不缺爱。
人生的际遇变化莫测,谁知道现在好得能够穿一条裤子的人,将来会不会翻脸,何必在孩子身上套上一层并不牢靠的关系。”
王香苗见她这么说,倒是没有再提这茬,而江楚珊则再次目光温柔地看向了自己的孩子,刚才她说给婆婆的那番歪理,其实就是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叫别人妈,她从来不知道自己还有这该死的独占欲。
杨新洲这次去找六哥倒是买到了鲫鱼和老母鸡,晚上王香苗亲自下厨做了一锅的鲫鱼汤,虽然不油腻了,但是由于几乎没有任何调味料,还是有点腥,不过最后她还是捏着鼻子全部灌进了肚子,这个时候她无比庆幸自己的亲娘来了,她娘处理食材可比婆婆精细多了。
“娘,珊珊,我去车站接人,别火车提前到了,我爹他们找不到人。”
王香苗和江楚珊自然不会拦着他,因为此刻俩孩子难得的不睡觉,她们忙着逗娃呢。
而杨新洲出了医院后,并没有直接去火车站,反而去了邮局,给老家战友打了个电话,问了问关于杨新洁的情况,听说她被直接送去了农场劳改,他嘴角勾了一抹冰冷的笑容,他的姐姐也该改造改造了,他并没有再找人帮忙“照顾”她,算是还她小时候给他洗尿布的情分吧。
不过战友倒是提起了另外一件事:“杨文明这次虽然没有事,但是他们家经过这一遭又一遭的,名声早就坏了,这次之后更加受到了社员的排挤,连他们家里人上工的时候,经常被分到活重又工分少的活计不说,就是他们家的孩子出去,也经常被人吐口水,丟石头,听说杨家已经闹腾起来了,一致要求杨文明把手里的东西拿出来,给他们买工作,离开石桥村大队,杨文明不愿意,现在吃饭都得自己动手做,几个儿媳妇都不伺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