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0 章(第2页)
你说什么?谁动不动哭哭啼啼了?谁假仁假义是个伪君子了!
性情刚烈的昭烈帝眼前一黑,深觉自己先前的感动有种白费的荒谬。
他一把抓住旁边也被打击得措手不及的诸葛亮的手,狠狠地咬紧后牙根:“孔明啊——”
他的语调都因为这前后设想的反差而失去了平稳,显得有些尖锐的虚薄。
“我哪里干过那些荒谬的事情来?我何以被诟病—句虚假啊!”
不屠城,性宽和,安抚百姓以稳定人心一—这其中哪一条值得被人詈骂?
诸葛亮扶着他撑上来的手臂,张开口正欲安抚起来的时候,天幕继续说了下去。
【然后成功把诸葛亮往多智近妖方向硬凹,凹出了神神叨叨的妖道的感觉。
并且因为写作手法拉踩周瑜,把他写成了个最后被自己不如诸葛亮这个事实活生生气死的嫉贤妒能的小人,最后孽力回馈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满。
可以说想写好的没完全写好,想批判的曹操反倒因为很“真实”,写出了一种真小人真性情的感觉,成为了全书刻画的最好的人物。】
诸葛亮:……这下还能说些什么啊。
他们君臣相互安慰着得了!还得注意着别弄出了个抱头痛哭,坐实了主公爱哭的名声!
—
“公瑾怎么可能会因为觉得自己不如那诸葛孔明而嫉贤妒能!”
>>
本来看热闹看得好好的孙权猝不及防就被拉下了水——尽管这里踩的是周瑜,也不妨碍他立即下场抢先为自己的重臣爱将生气起来。
横眉冷眼,面上总是含着三分笑意的吴主沉下眸来,那笑意便成了辛辣的讽刺之味,随着他开口言说,更多了几分森然。
“若非公瑾果决,我又何能使子肃归心?这般举贤荐良之德,何来妒忌一说?”
“而赤壁之战,若非公瑾之能,以弱胜强,破曹南下之时,我又至今何在?此番功绩,怎么不如那诸葛孔明!”
什么,刘备君臣他们也参与进赤壁了?
孙·双标得明明白白·权:那关我什么事?
“公瑾实乃王佐之才,那后世演义之言,怎
()可轻辱!”()
?本作者浮笙闲提醒您《历史观影从景帝开始》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
曹操心情复杂地沉默住了。
他奇异地成为了被刻画的最好的形象确实值得他高兴一会。
——可是谁是全然的小人啊?
天幕公平地对三方都造成了心理上的阴影与伤害。
【但实话实说,这样评价的变化并不是完全出于罗贯中一人的好恶,而是和几百年来人们思想观念的演变息息相关。
晋唐时期,人们因为西晋承接的是魏的帝位,所以把魏认为正统,对于诸葛亮的认识还是蜀相,对他德行的褒奖侧重于君臣关系,辅佐的君主强调更多的也是作为幼主的刘禅。